基地新闻动态

陕西女首富周莹教你创业经商~


2018-08-17发布   浏览量:

  去年,热播的电视剧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是以真实人物事迹改编,主要讲述的是传奇女性周莹在丈夫和公公过世、家道中落的困境中只手撑天、重振了家族,成为了陕西首富的故事。

  为了收视率,编剧也增加了一些更戏剧化的内容,比如有多位出众的男性倾心于她,其中包括了两位富家公子、一位西域财阀、一位权倾一方的政府高官,外加能力出拔的顶级职业经理人。

  不过,如果把这部电视剧当做情感剧来看,显然就有点浪费了,它其实是一部精彩的、稍微加了一点花边的商战剧。

  剥离电视剧情所需要的感情戏,只分析人物在企业经营和商业竞争上的行为,你会发现并无违和感。

  早年遇到了识人有方的领导,很快展露出经商天分,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目标感,领导蒙难后独立挑大梁,组建了一支战斗力强劲、可信赖的团队,一生当中与几位出色的、三观接近、亦敌亦友的合作方相互纠缠,最后打败了强大的对手,功成名就。

  一、打赢第一仗,稳住士气

  周莹所在吴家,分为东南西中四院,公公是长子,分在东院,各位叔叔分在其他几院。被抄家前,吴老爷将一部分资产做了风险隔离,转移给了其他三位兄弟。

  等周莹接掌之后,做的第一件事情,就是从三位叔叔手里要回资产。策略也很正确,抓大放小,放弃对二叔、四叔的合法追索,只向三叔的典当行下手。很不幸,内部争权夺利,一番明争暗斗,典当行一把火烧没了,三叔夫妻也双双毙命。

  周莹发现,当下的东院是要钱没钱,要生意没生意,但家里开支流水,每个月还少不了,长此下去就是慢性死亡。

  从市场观察,周莹发现棉花在当时是一个前景可观、竞争却不激烈的行业,于是决定吃下当地所有的棉花,掌控定价权。为集中手头所有资金,她还偷了婆婆2000两的棺材本,棉花才得以顺利被收。为此,周莹还被婆婆告了官,挨了一顿板子。

  过程虽然艰苦,但最终也净赚了8000两,达到了止损的目标。

  启示:

  对于一艘快要沉的破船、一棵快要倒的大树来说,没有什么比止损更加重要了。一场胜仗,不论大小,意味着一个突破口,比什么都重要。

  二、扩张,搞产供销纵向一体化

  棉花生意是立威一战,两位叔叔看到了其间的利润,也颇为心动。最终三家决定合股,成立棉花产供销一体化的土布厂,一年下来,利润有几万两,把两位股东叔叔高兴坏了,第二年还扩大了数倍的产能。

  与此同时,危机也出现了,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外地来的洋布,质量、舒适度比土布好。别人家的洋布排起长队卖得很好,但自己家的土布就算降价也门可罗雀死活卖不出去。

  这就是典型的供需错配,当消费者需要的好产品供不应求,而传统老商品则产能过剩,库存滞销。就如消费升级的当下,如果产品不升级,服务不升级,思想不升级,那么,市场只能被他人占领。

  解决的办法,就是找到低端产业的倾销承接地,周莹要感谢自己身在一个存在消费差序级别的庞大市场,土布在泾阳卖不出去,就往迪化(今乌鲁木齐)卖,就像今天很多企业把产品从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一样,寻找新的消费地。

  走了这么远,最后总算把生意做成了。这两三年的棉花和土布生意下来,周莹也算为吴家东院缓了一口气。

  启示:

  寻找一个市场缝隙的蓝海,获得短期的利润是可行的,长期下去,则必然被新事物所替代。因此,抓住市场新风口,及时改变才能满足市场需求。

  三、产业升级,办洋布厂

  洋布打得土布抬不起头来,产业升级势在必行,与其让别人占光了市场,不如自己生产,加入竞争。此时,政府要开机器织布局,经过一番波折之后吴家将机器织布局的股份收入囊中。

  哪知道开头第一炮,就哑了。厂子刚刚开张,就被利益受损的织工们把所有机器给砸了。因为机器代替人工,让他们的就业成了问题。以织工的自身利益而言,洋布土布并不是他们关心的,自己的谋身之本才最重要。

  周莹决定重来,这一次她又拿出了杀手锏,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。没钱置办新机器了,就内部融资,全员持股,把家业折合成银股卖给丫鬟小厮;对于织工,则动之以理、诱之以利。

  她的做法,也符合了消费升级环境下,现代企业转型发展的方法论:

  1、明确说明不变则亡;

  2、任命具有新观念的新领导;

  3、发动一次组织重组;

  4、通过实例故事来传播新观念;

  5、改变人员甄选和绩效、奖酬制度,以支持新的价值观。

  启示:

  在任何时候、任何地方,哪怕再小的组织机构中,不把利益关系梳理清楚,是无法形成战斗力,只有责、权、利的关系组建成一个等边三角形,力气才能往一处使。这个关系一确立,其他的事情,都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小节。

  有句话叫“人事,就是一切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四、奠定洋布行业垄断,成为女首富

  在完成了对人事责、权、利关系的梳理之后,其他的反而水到渠成了。到了电视剧的后1/3,出现了价格战的正面火拼,决定权在于谁的质量好,口碑佳。到了这一步,企业竞争已经没有可以取巧的地方,经营战略更高远,责、权、利关系更清晰的一方,必然能够调动更高的积极性,生产出更好的产品。

  周莹的机器织布局用质量赢了其中一局,摆下摊子,拿了两块布放在地上,让一头驴拉着石磨,用石磨碾轧的方式来看哪一家的布,最后大家看到她家的布更好,趋之若鹜。

  价格战,轻易不要在自己的主营业务上搞,很容易走到非要倒下一个才能结束的地步,有时候没把对手整死,却把自己弄垮了。这一点上,周莹就谨慎多了,只在别人家的主营业务上——比如茶叶药材、皮毛,她就大肆出手打价格战,但是在自家的主营业务洋布上,对不起,绝对不主动用价格战。

  启示:

  周莹把自己的经营秘诀,归结为“变”,其实那些不变的部分,或许更加重要。归根到底,是她的组织结构和责权利的利益体系,给了她可以不打价格战的选择权,这个道理,今天看来,并没有过时。

  其实,个人的成长、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市场的变化。俗话说“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,更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规律。”想要在不断变换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,就要理解每次风口来临的新要素。

  我们要创业经商,无论是在消费升级的环境中,还是在新零售趋势的背景下,都紧随市场发展的脚步,不断以创新有为的姿态,与时俱进,引领行业不断变革创新。

版权西北创业孵化基地 © 2017 All Right Reserved  陕ICP备17008854号-2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433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