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合伙开公司?谈好分配后面不翻脸!
在国家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号召下,很多同学在毕业后、甚至校园时期就有了创业想法。
碍于资金、技术、渠道、知识的有限、信息的不对称等种种原因,年轻的我们更倾向于好友之间的“组队”,来实施创业战略,这既能减少个人投入成本,还能降低、分担失败的风险。
可是,朋友合伙开公司,就不再只是嘻哈打闹的玩伴关系,你们将成为事业上的同盟军,在金钱和劳动力上的分配也将会必然牵扯进来。
从太平天国运动,到如今众多的商业合作,曾经说好 “苟富贵无相忘”的共患难,往往成为不能同富贵的最终现实。
为了完成理想,创始人们提前订好规矩,先小人后君子的做好“股权分配”,不失为一项良策。那么,小微初创企业的“股权分配”到底该怎么分?
1、按“劳”分配
这个“劳”可以是头脑上的、执行上的、技术上的,还可以是资本上的等等。比如靠业务获取利润的公司,有推广渠道的合伙人就可以适当增加股份;如果是技术研发型主导的公司,也就应当给技术大牛合伙人更多股权;以此类推。
另外可以根据团队中有人是兼职创业,还是是全职创业,有经验还是没经验做出适当调整。
2、设置绝对控股
一般的初创公司,规模较小,为了决策的迅速果决,需要要形成一家独大的股权分配方式。这样才能保证意见不一致时,能够更快速的有决断,避免耽误时间、延误时机。股权均分的方式看起来公司内部一团和气,实际并不利于企业发展。
3、预留股权
预留少部分股权,给有实力的新人或表现突出的员工,促进公司更好发展。股权是一个非常诱人的招才及工作激励方式。
4、遇到合伙人撤出
提前制定创始人退出时的股权转移或换算方案。约定有股份的创始人在退出时,交回部分或全部股权,可根据该股权所占公司的现金份额折合兑换,或根据预期发展现金份额协商兑换。
5、签订书面协议
签订有效的法律协议,让分配真正产生法律效力,避免口头协议,引起将来不必要的纷争。
6、随机应变
本来约定好的股权分配,可能由于公司运转的变化,或某个合伙人自身的原因,导致实际工作内容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。比如签订股权分配协议后半年,该合伙人不参与工作也不提撤出。针对类似问题,可以减短协议的期限,或拉长股权兑现的时间,如签订5年的协议,若是30%的股权,则每参与满一年兑现6%。
以上是合伙创业的有志青年们在“股权分配”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。其实,由于每个公司在组建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,所以在股权分配上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模型能够通用。
看了那么多算法、例子和漏洞,小编只想深深的说一句:合伙创业还是看人品呀!